欢迎来到WenlianSNS V1赶紧注册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点滴吧!

社区 > 民间艺术社区 > 帖子详情

向云驹:解读吊诡的日本申遗

时间:2014年02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向云驹

  据媒体报道,2月4日,日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了申请书,将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收藏的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以“知览来信”的名称申请为世界记忆遗产。日媒当天报道,南九州市市长霸出勘平出席了为此事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还现场向媒体展示了申请书,并表示此次申遗的是写有队员名字或部队名字的书信,确认是队员们亲笔写给家人的信件。

  日本此一申遗动作,颇有玄机。1944年,日军为挽回在太平洋战场上连遭惨败的局面,组建了所谓“神风特攻队”(又曰神风敢死队),对美国舰队实行自杀式袭击。“神风特攻队”以“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在莱特湾海战和冲绳战役中出击达2550次,击沉美军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43艘。这些由只有17岁至20岁青少年组成的日本敢死队,经过军国主义洗脑,高喊着“效忠天皇”的口号实施疯狂的自杀式袭击。知览是敢死队的出发基地。所以,战后知览建立了“知览特攻和平会馆”。该馆陈列有一千多张特攻队队员的照片。特攻队队员出发前,他们会根据官方要求写下一份遗书,这些遗书大多写有愚忠式的口号,如“为了伟大事业而奋不顾身”之类。同时,部分人另留下了少量日记、家书等,其中内容包括一些对战争的怨言式遗言,反映了这些自杀者的恐惧、抱怨、不情愿的心理。在整个馆藏一万多件实物中,该馆大约是挑选了这后一部分仅占极少数量的“知览来信”来申遗的。

  难道这些少量的“来信”就能遮蔽神风敢死队的战争疯狂?与他们践行的丧失人性、举世罕见的自杀式攻击相比,不牢记历史的此一惨痛教训,难道还要通过将“来信”推为人类精神、文献遗产的高度来让全世界推崇和纪念“神风特攻队”吗?这正是日本大张旗鼓为此申遗的玄机与吊诡!“来信”假如申遗成功,可能会成为整个会馆收藏特别是效忠天皇遗书的广告,也将进而成为“神风敢死队”的一张“肯定式”名片。如此一来,这般申遗是要否定日本侵略战争呢?还是日本某些人利用遗产的整体性原则高调美化这一世所罕见、闻所未闻的为侵略战争自杀献身的病态精神呢?我看它的实际效果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向后者。在整个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等)名录中,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一种罪恶历史见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向全世界发出永远的警示,不能忘记罪恶的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恐怖行径。战后德国总理悖兰特的一跪也正是在这种纪念中赢得全世界的关注和肯定。日本为神风敢死队申请世遗,与奥斯维辛作为世界遗产,两者精神追求何止是天壤之别,简直是不可以相提并论。他们为什么不将全部遗书拿来作为一个完全的反面典型来申遗并首先表达对侵略战争的“谢罪”呢?为什么要玩这种模糊是非和黑白的花招?费尽心机的日本申遗,正如他们某些人从来没有认真反思战争罪行一样,其不良居心,真的是欲盖弥彰!

  令人愤慨的是:2013年12月3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观看了描绘神风特攻队的影片《永远的零》后,声称电影让他“十分感动”。当安倍感动之后,南九州市就推出申遗举措,不知是不是被安倍的“感动”感动了?如此互动,能不让人对他们申遗的动机、目的、本义产生怀疑吗?据说“神风”一词来源于中国元朝军队与日本的一次战争,一场大风阻止了元军攻日,是为日本“神风”。神风敢死队曾经重创美国海军。所以,我以为,此次申遗还有点“一箭三雕”的意思,既讽刺了世界人民的遗产精神,也嘲弄着美、中作为二战胜利国的“胜利”。无独有偶,2月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在街头演讲中再次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声言美国人的空袭东京和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才是“大屠杀”。这位百田尚树是一位作家,他就是电影《永远的零》所改编的小说原著作者!读者把这些人和事放在一起看的话,其中隐蔽着的危险的强盗逻辑岂不昭然若揭!

  这种伎俩实际上是日本某些人士惯用的手段。日本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起、倡议国。如今看来,安倍政府也是很会打遗产牌即文化牌作政治文章的“自作聪明”的政府。当中日钓鱼岛争端被日本激化之际,日本地方政府即提出要将钓鱼岛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企图以此来另辟蹊径以“合法途径”占有我固有领土。当国际海洋守护者协会反捕鲸船遭日本捕鲸船冲撞时,日本人一方面狡辩捕鲸是科学研究而用,也是自日本传统文化、饮食习俗所来,同时又高调宣称要为南部太地町的“杀海豚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有悖人类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的血腥传统和现代商业强词夺理。甚至,安倍晋三突破日本政治多年坚守的底线公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打出的口号和依据,依然是日本的文化传统。

  文化已经成了日本右翼、军国主义者、有政治野心的人们的遮羞布,申遗成为这块遮羞布的招幌。

  但是,文化和申遗都是有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对文化作出价值判断才成其为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文明高于文化正在它的价值高度。这一点全世界是有共识的。把愚昧当智识、把错误当正确、把罪恶当光荣者,不但不能“拔高”自己,终将还要露出自我“矮化”的丑相。(向云驹)